浙江《助残护理员照护服务规范》正式发布实施,是该领域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环球资讯

钱江晚报   2023-03-29 18:25:24

3月29日,由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归口并组织实施,浙江康复医疗中心、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联合起草的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 2573—2023《助残护理员照护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发布实施,这是该领域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

目前,浙江省持证残疾人约140万,每年约新增8万人,但是当前残疾人照护服务还缺少专业的服务机构和规范。

“当前照护规范主要参考老年照护标准,这些标准不能满足不同类别的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也不能很好地促进残疾人早日回归社会。”杭州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王晨表示,《规范》的出台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明确了助残护理员服务要求,规范了助残护理员职业体系,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了助残护理员服务水平,可以更好地满足我省残疾人多元化需求,切实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


(资料图片)

助残护理员照护服务与养老服务主要区别是什么?

“残疾人与老年人虽有部分共同需求,但侧重点相异。”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护理科科长胡一兰介绍,老年照护适用对象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照护对象是全年龄段各种类型的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以及多重残疾等,“在服务内容上,养老服务主要以生活照料和安全管理为主,而残疾人照护还包涵康复辅助、认知行为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等等。”

《规范》中,根据不同类型残疾人的特点和需求,从助残护理员的角度出发,聚焦生活照料、基础护理、安全照护、康复辅助等与残疾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项目,均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服务要求。

比如,对视障群体,在就餐时就需要采用时钟摆放法,“12点位置摆一个汤,3点是饭,6点是荤菜,9点是蔬菜……引导服务对象,自主就餐。”此外,针对有暴力行为的服务对象,助残护理员也需要在保护自己和服务对象的情况下,开展照护服务。

《规范》还围绕助残护理员要求、服务通用要求以及生活照料服务、临床护理服务、康复辅助服务、安全护理服务、评价与改进七大服务项目,规范了具体服务内容、方式、指标及要求,进一步规范助残护理员职业化发展。

与此同时,今天2023年杭州市第四届助残护理员培训暨技能竞赛隆重开幕,各区、县(市)共13支代表队、52名助残护理员参加。

“这是《规范》出台后第一次宣贯活动,旨在通过本次培训和竞赛,引领带动全市助残护理员踊跃投身、火热实践,加快建立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助残护理员大军。”省残联康复部一级调研员吉学军表示,未来浙江省各级残联将以《规范》内容为基础,建设一批专业引领、辐射示范的培训基地,培养一批业务精湛、求实创新的精英讲师,打磨一套与时俱进、丰富完善的精品课程,锤炼一支素质优良、技术过硬的助残护理员人才队伍,推进一套助残护理员职业技术评定体系建设,“以标准化推动残疾人照护服务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加快培养残疾人康复、托养照护等专业人才队伍,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和设施,提升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质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