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安妮的职场小故事 Author 安妮的努力
(资料图片)
和老搭档 Sean Ye 老师在直播时,说到一个具有共性且具有多种维度探讨的话题 "30 岁没做到管理岗的人,都去哪了 "。
想到我的来访者中的确具有一定数量的在管理岗上苦苦挣扎的职场中年人,以及一部分的职场青年人对管理岗既向往又担忧的 " 焦灼 ",虽然目前我的这些来访者们已经 " 走在自己要走的路上 "。
但相信依然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职场人们对此是处于 " 不知道咋办 " 的状态中,索性借助今天的这篇小文分享一些我的观点以及可以用于这部分伙伴自助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方法。
本周末模拟面试直播继续
你为啥要做到管理岗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根深蒂固的 " 官本位 " 意识。有兴趣的伙伴可以自行查阅该意识的形成原因以及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
即使你不关心这与历史有什么关系,你大抵上在小的时候也被 " 教育 " 过 " 要做人上人 "。而这个管理岗是被绝大多数人视作是 " 人上人 " 的体面工作,虽然人们往往并不知道这个管理岗具体是做什么的。
加上人们往往有个 " 管理岗的工资比较高,管理岗工作轻松,管理岗的权力大 " 的理所当然的认知,更加促使人们对管理岗 " 趋之若鹜 ",即使自己没有想到这一层,家里的父母以及其他亲人也会 " 迫切期待 " 你要去做这个管理岗。
当然也有伙伴是因为觉知到 " 一个人难以成事,为使自己的能力发挥最大化需要一群人和自己一起干 ",那做管理岗就可以帮助自己实现这个愿望,达到创造更多的价值、成就他人、成就自我的目标。
你真的要做管理岗吗?
我清楚的记得我的一个当时是知名互联网大厂的伙伴,长相斯文清秀的他弓着背坐在我的对面苦恼得说:" 我知道我技术算是做到头了,上不去了;我必须要做到管理岗了,但是我真的不喜欢,我不喜欢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我觉得这是浪费我的生命,但是不做到管理岗的话,我回家都抬不起头,并且我们内部转管理岗的可能性也不大。"
众所周知的 P 序列和 M 序列是其公司内部的晋升通道,算是 " 道路 " 明确。但是面临着 P 序列上升遇到 " 玻璃天花板 ",M 序列不喜欢且在内部很难实现的境况。
图片来自网络当时我用了我的咨询小工具 " 能力卡 ",就是类似下图的这种:
这个小工具的运用,开启了咨询的对谈,协助他打开了他的更多 " 可能性 ",将他从 "P 序列 orM 序列 " 的世界中 " 带 " 了出来 ......当前他正在一家组织结构扁平的小型规模的创业型公司里作为技术合伙人和团队一起正忙的热火朝天(算是半创业了) ......
我的观点及对此的行动方法
管理岗并不必然适合每一个人。
至于认为管理岗是 " 轻松、钱多还有面子 " 的工作的人大概是 " 电视剧 " 看多了而导致的误解。
为数不少的基层管理岗、中层管理岗做着 " 上传下达 " 的琐碎事儿,受着 " 夹心气 " 的同时拿到的钱还极有可能并没有有一门好手艺的人多。
高层管理岗也不是带一群人一起工作就必然成功的工作,而且面临着可能的失败以及承担这一群人 " 得有饭吃 " 的巨大压力;但这的确也是可以实现影响到一批人的岗位 。
至于如何让自己在 30 岁可以干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以下一些方法分享给你:
1
区分你的 " 擅长 " 和 " 喜欢 "
很多的职场伙伴在表达 " 喜欢 " 的工作业时,往往混杂了 " 擅长 " 在内。
举个例子:比如小 A 说喜欢和物理有关的工作。但从他的描述中得知:" 他是因为学的是物理,所以习惯了与物理有关的活动,但是做这些事的时候并不十分的快乐,他并没有沉浸其中的真快乐 "。
人在做自己擅长的工作时经常是伴随着好的习惯或习惯带来的正面情绪居多,这种喜欢往往是真正的喜欢;但如果说喜欢这个工作但是做的时候经常伴随着不好的习惯或者习惯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居多,这种喜欢就不是真的喜欢。
2
找到对你 " 有意义 " 工作
下面这张图(ikigai 模型也叫四叶草模型)是从网络上找寻而得。是非常好用且通俗易懂的表达出:什么才是真正对你有意义的工作。
只有你找寻到了这样的工作,你才会充满干劲且能拿到成果。
同时不得不说,该模型虽好用,但你自己一个人梳理起来可能还是会遇到困难,特别是在:有哪些 " 职业 "、怎么知道别人愿意付费上面。
条件允许,则建议你邀请上你信任的朋友或专业人士陪伴你一起进行梳理,以便提高效率。
图片来自网络3
善用测评工具
我在日常的咨询工作中,根据来访者的不同情况且在有需要时会在咨询会谈前请来访者提供之前做过的测评结果,或者请他用我公众号内自带的测评工具进行测评。(但并不必然是每个来访者都做测评)
我用测评的目的是在于快速的了解来访者的自我认知并开启咨询会谈,并且根据不同的个案情况会采用不同的测评工具,用的相对多些的是霍兰德和 MBTI 以及盖洛普。
你自己使用测评工具,其实也是极好的帮助自己进行探索的方法之一,只是要切记的是 "不要用测评给自己定终生"。
我在不同的社交场合听到过和看到过将 MBTI 的测评结果进行自我标签的现象,这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你是 " 会变 " 的。
30 岁或者 30 出头没做到管理岗,这原本就是件很正常的事,真正要用心的地方是:如何让自己天赋和擅长以及热爱都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来,在工作中享受到 " 意义感 "。
别忘了:人选择工作,工作也选人!
-END-